我校小学教育、化学专业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9日     来源:     查看:3539

 

       11月26-28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一行15人进校对我校小学教育、化学专业开展了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联合现场考查。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专家组组长是沈阳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关松林教授,成员有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申仁洪、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田宝军、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吴亚林教授、西南大学银翔实验小学执行校长张文超,专家组秘书由重庆市评估院师范类专业认证项目组胡若雪、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评建办)评估科周建华担任;化学专业专家组组长是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赵宜江教授,成员有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森、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系主任马占芳、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主任毕先均、汕头市第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林绮玲,专家组秘书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师范类专业认证项目组陈慧、西南大学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谌剑波担任,两个专业专家组项目管理员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师范类专业认证项目组秘书长田腾飞担任。四川省教育厅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副处长张旭对此次认证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沈军参与了认证考查工作。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专家见面会

  11月26日上午,专家见面会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第一党政办公区第一会议室举行。会上,关松林教授介绍了开展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理念、任务和要求。学校党委书记李向成教授向专家组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和发展现状。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杜伟教授从培养体系、资源建设、人才培养、主要问题与努力方向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教师教育工作情况。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李松林教授、化学专业负责人伍晓春教授分别对专业进行了补充说明。会上,认证专家组围绕考查重点,向学校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务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中心负责人开展了质询。张旭代表省教育厅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对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专家组对学校专业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校党委书记李向成发言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副校长杜伟介绍学校教师教育工作情况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四川省教育厅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副处长张旭发言

  11月26-28日,专家组依据认证标准指标开展了考查工作,共召开了8次工作会议,听看课22次,调阅毕业论文101份、实习实践材料101份、试卷及课程考核材料1273份,访谈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16人次,访谈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9人次、教师38人次、学生56人次,访谈用人单位、校友代表24人次,走访校外实习基地2个,调阅查看教育教学相关文件档案370份,考查了我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小学教育、化学专业的实验(实训)场所的教学设施设备、实践教学条件等。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专家组集体考查

  11月28日下午,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化学专业二级认证反馈会在狮子山校区第一党政办公区第一会议室举行。专家组经过考查论证,一致认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文化浓厚,教育情怀代代相传。学校始终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高举师范大旗,努力建设师范专业,努力培育师范教师,铸就了四川地区师范专业川师大品牌。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师范专业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做优做强师范专业,坚持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强化课程与环境支撑,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的“一体两翼”“三引擎”举措,将认证理念贯穿到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建立建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提升了师范专业的办学水平,教师教育是四川师范大学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关松林教授代表小学教育专业专家组进行了集体意见反馈,提出小学教育办学的特色和优势,一是学院贯彻学科与专业融合发展理念,促进了教师教学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小学教育专业坚持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形成了专业和学科互为支撑的局面,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素养+专业领域+职业特征”的人才定位,凝练出“综合+专长”的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了“学科平台+专业核心+专业发展”的立体化交互式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示范性与学术性知识的融合,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专门工作人才。二是教师潜心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理念,对课程教材的选用、课程内容的选取、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进行了科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很好地实现了专业培养学生教育性、师范性、操作性、开放性、发展性和多元化的“五性一化”的能力,学生学习收获大。毕业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反思潜质,教学与科学发展后劲强,社会声誉度高。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化学专业二级认证反馈会现场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小学教育组组长关松林发言

  赵宜江教授代表化学专业专家组进行了集体意见反馈。他指出,一是校院两级高度重视认证工作。各项材料准备充分、完善,学院师生较好地融入师范认证当中,专业对照认证标准,目标意识初步形成,认证理念得到认同。二是专业底蕴深厚,师范氛围浓郁。专业抓住“双一流”建设、“双万”计划、师范类专业认证机遇,推进学科与一流本科教育齐飞,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地位的同时,还不断地彰显教师教育的特色,师范教育的氛围浓郁,践行师德师范、培养教育情怀。多年来为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培养了一大批师德高尚、能力突出的优秀基层化学老师。三是专业教师数量充足,水平较高。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缘、年龄结构较好,专业师资队伍整体质量高,队伍数量和质量满足优秀化学教师教育的需要。任课教师教书育人意识强,富有教育情怀,具有奉献精神,对广大师范生起到表率作用。四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专业的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稳步提升,专业在校生综合素质好。专业毕业生整体能力较强,在社会环境下具有较好的职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小学教育专业专家组专家申仁洪、田宝军、吴亚林、张文超,化学专业专家组专家李森、马占芳、毕先均、林绮玲结合认证指标分别对两个专业进行了专业认证意见的反馈。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化学组组长赵宜江发言

  专家意见反馈后,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李松林教授、化学专业负责人伍晓春教授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他们表示专业将根据专家组意见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建立起常态化、制度化的持续改进机制。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李松林表态发言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化学专业负责人伍晓春表态发言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汪明义教授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坚持学生中心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坚持产出导向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坚持持续改进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对专家组在学校教学文化、教学理念、教学制度、教学运行、教学实践五个维度上提出的指导意见表示感谢;同时,要求各师范专业要根据此次认证不断反思。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校长汪明义表态发言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沈军结合此次认证工作,指出本次认证专家具有引领性、学校具有统筹性和改进性,学院具有务实性。同时他也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强化师范教育的主体性;二是要做好专业认证的顶层设计,提升专业认证的保障性;三是专业建设要强化认证理念的落实,强化全员参与,强化充分调研。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沈军发言

  四川省教育厅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副处长张旭代表教育厅对专家组的辛勤考查工作表示感谢,并指出教育厅将不断加大对师范类专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四川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次小学教育、化学专业联合进校考查认证组织工作得到了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选派的专家联络员的敬业精神和热情周到服务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高度赞赏。本次担任小学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的联络员有计算机科学学院郭涛、教务处赵俊、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苏杰、学生工作部许敏、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吴星雨、音乐学院李晓蓓;担任化学专业认证专家组的联络员有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刘莉、数学科学学院柏明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霍瑜、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杨宇科、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刘畅、美术学院肖晶。

  师范类专业作为我校的传统与优势专业,教师教育发展是学校的根本,参与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师范大学回归“师范性”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自2018年我校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化学专业申请作为四川省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试点打样专业以来,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召开多层次多类型的研讨会、推进会,并外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邀请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专家等进校辅导,认真对标认证标准,扎实开展认证工作。目前,我校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化学三个专业顺利完成了四川省首批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两次专家组进校考查对我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组织以及三个专业的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99999999999999999999.jpg
合影留念


微信扫描二维码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 邮编:610068 | 联系电话:028-84769676 | 本网站总访问量:2674487 | 今日访问量:162
©All Right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四川师范大学教学评估与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