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聚焦师范专业建设“靶向发力”提升培养质量。
(1)立足办学愿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三心四能五结合”人才培养总目标,明确“培养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知识扎实、业务过硬、眼界宽阔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的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课程体系+成长环境”的教育理念,建立“内生发展、帮扶指导”的教学制度,构建“多元培养+个性成长”的培养模式和“过程监控+多元考核”的评价机制,全面构建“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制度+培养模式+教学评价”相融合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新体系。
(2)强调产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从2018年开始全面修订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课程实施大纲等,重构目标定位和毕业要求,严格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尤其是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安排、课程结构比例等方面的有关要求,构建基于产出导向(OBE)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三个三”产出机制,不断强化三个达成度评价机制、完善三大支撑机制、形成对接课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对接毕业要求产出学习成果、对接培养目标产出师范人才的产出机制。系统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跨学科复合型培养计划”“乡村公费师范生计划”等系列重大计划,分类形成适应不同区域基础教育需要的乡村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培养体系。
(3)聚焦学生中心,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按照目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在师范专业中推行课程评估试点工作,严格按照认证标准和理念,分课程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三个阶段开展课程评估,综合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及建设质量。切实加强已立项的国家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课程、视频公开课程等课程建设,开展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改革,组织编写教师教育特色教材、实践教材,选聘100余位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建成“中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等8个资源库,引进名师授课案例等示范性资源2万余种,“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职后培训资源3000余种。
(4)强化素质养成,推进综合育人改革。积极推进“师德课程+课程师德”模式,深入实施“十个一”教育养成制度,贯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完善创新训练支持方式和学分认证制度,支持师范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支持和鼓励师范生参加各类学科、教学竞赛。积极构建学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校内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培训-队伍支撑-条件保障”的协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统筹协调、同向同行,优化“三全育人”格局;校外建立和完善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教研培训机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5)突出实战能力,创新实践训练模式。建立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不断线、从单项到综合、从基础到创新的师范生实践训练模块。完善“观摩-评价-仿真-综合-创新”五步师范生能力训练模式,构建师范生向一线教师学习的反思性实践体系,持续加强师范生实践训练、强化“一践行三学会”的实践体验。持续加强首批师范类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三字一话”、微格教学等能力训练。建立“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成果展示+反思研习”的一学期教育实习模式,实施实践教学小学期的综合实训模式。持续举办“我与名师面对面”“我为母校献堂课”等系列活动,增强对师范生成长的引导和熏陶。(四川师范大学)
原文网址:http://edu.sc.gov.cn/scedu/c100768/2020/12/29/66301ae0a8b5466eb9bb73a375d16ba4.shtml